导读
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杨永峰教授团队报道了1例肝脏多发囊性实性占位(“岛状征”)病例及其诊治思路。
病例资料
患者女,53岁,主因“
既往史:否认吸烟、饮酒、静脉药瘾等不良嗜好,家族中否认肝胆疾病或肿瘤病史。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4.71 x 109/L(参考值:3.69-9.16 x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4%,γ-谷氨酰转肽酶165 U/L(参考值:0-40 U/L),CA-125 38 U/mL(参考值:0-35 U/mL)。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水平均正常。
全腹部增强CT显示肝右后叶“双靶征”,提示脓肿(图A),肝脏多发囊性实性占位(“岛状征”)(图B),左侧卵巢附件见一个2.1 cm x 1.3 cm肿块(图C,箭头)。
行进一步评估,腹部对比增强MRI也显示存在单发肝脓肿(图D),肝脏“岛状征”,囊和囊之间的密度不同(图E)。从CT和MRI上分析,肝右后叶脓肿诊断明确。然而,肝脏肿块(“岛状征”)不考虑系感染性病变引起。多学科组会诊建议进一步排除肿瘤。
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导管引流肝脓肿,并对肝脏“岛状征”中实性部位进行了肝穿刺组织学
对患者予以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
病例分析:肝脏“岛状征”如何诊断?
此时患者回忆3年前行右侧卵巢畸胎瘤手术史,当时未建议治疗,术后没有随访。而患者腹部CT新发现的左侧卵巢病变(2.1 cm x 1.3 cm)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借阅了患者3年前的病理切片,发现从右侧卵巢切除的组织中也存在甲状腺成分(图L)。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这些组织的表达与肝脏“岛状征”的组织表达完全相同。因此,本例患者的肝脏“岛状征”最可能转移自卵巢甲状腺肿。根据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和卵巢甲状腺肿多发转移等发现,本例患者诊断为卵巢甲状腺肿相关高分化滤泡癌(highly differentiated follicular carcinoma of ovarian origin,HDFCO),组织学上为良性,但在生物学行为上为恶性。
肝转移的多灶性可能是由多个甲状腺滤泡扩张引起的。患者接受I-131治疗。治疗后7天进行前后全身扫描,甲状腺区、肝区、腹部盆腔中均有I-131摄取(图M)。这一结果也为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发性转移提供了依据。
知识拓展:HDFCO
生物学上恶性卵巢甲状腺肿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组织学上可为恶性、腺瘤(增殖性)或不明显(如本例患者)。对于组织学良性的卵巢甲状腺肿,若出现腹腔、大网膜及周围脏器播散,这种种植可能是高分化滤泡癌播散所致的卵巢甲状腺肿,这可能是甲状腺滤泡癌的某一时期的表现,定义为“HDFCO”。
HDFCO病例的相关报道较少。恶性卵巢甲状腺肿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少数患者CA-125水平可能轻度升高。临床上卵巢甲状腺肿MRI 多表现为单侧附件区的多房囊性或囊实性病变,其中实性成分中富含成熟的甲状腺组织,囊实性病灶内的实性成分多偏侧分布或者位于囊腔之间,呈“岛状征”。有意思的是,当其发生恶变,转移到肝脏时,在肝脏上也呈现这种“岛状征”,与卵巢MRI影像一致。
治疗及随访
HDFCO的治疗是在可行的情况下局部切除卵巢外肿瘤,随后行甲状腺切除术,继而行放射性
杨永峰 教授
• 医学博士,二级主任医师,教授
• 南京市第二医院院长,肝病学科带头人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感染病学分会委员
•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
•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10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
• 发表第一或通信作者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3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科技厅临床医学专项等课题8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10项
• 精通肝脏疾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诊断,擅长疑难重症肝病诊治
参考文献:Zhong Yandan, Peng Shanshan, Yang Yongfeng. Liver Mass: Island-Like Sign. Gastroenterology. 2023 Jun;164(7):e9-e12. doi: 10.1053/j.gastro.2022.1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