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腹水经治疗后不能消退或药物治疗不能预防腹水早期复发,即被称为难治性腹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帖君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1例由石骨症继发血色病导致门脉高压性腹水病例,并使用TIPS成功治疗患者的难治性腹水。
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反复腹胀、腹水持续1年于2021年5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上腹部疼痛。随后前往附近医院就诊,行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大量腹水。给予利尿剂治疗,效果不明显。之后反复进行大量穿刺放腹水,并开始采用呋塞米联合螺内酯长期治疗。呋塞米剂量增加至120 mg/d,螺内酯剂量增加至300 mg/d。腹水仍然反复发作。
既往史:患有“石骨症”40余年,并因贫血反复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
入院时查体:血压90/50 mmHg;心率76次/分;BMI 19.6 kg/m2。贫血貌、全身皮肤晦暗,伴有色素沉着,体型消瘦。结膜苍白,腹部胀大,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脏右肋缘下6 cm可触及,脾脏左肋缘下7 cm可触及。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WBC 3.75×109/L,RBC 1.50×1012/L,HGB 51 g/L,PLT 45×109/L,RET% 5.09%,IRF 33.10%;白蛋白34.2 g/L,尿素17.64 mmol/L,肌酐166 µmol/L;血清钾5.33 mmol/L;血清铁蛋白8,855.0 ng/mL。腹水外观清晰,比重1.010,细胞计数72×106/L,细菌培养阴性。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29.9 g/L。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铜蓝蛋白均阴性。
胸片显示肋骨、肩胛骨和锁骨骨密度增加(图1A)。腹部CT显示椎体上下缘密度均匀增加,中部密度相对降低,呈“三明治征”。髂骨翼和髋臼缘骨密度增加,形成典型的“骨中骨”表现(图1B)。CT平扫显示肝脏密度增加(图1C)。螺旋增强CT多平面重建显示腹水、肝肿大、脾肿大(图1D)。
图1 X线检查和CT检查
应该如何诊断?
分析诊断
患者入院时的主要临床问题是腹水。根据SAAG对腹水进行分类,本例患者的腹水与门脉高压有关。对患者行骨髓活检和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活检见骨髓腔狭窄,其内无造血组织(图2A),外周血涂片见泪滴形红细胞(图2B)和晚幼红细胞(图2C)。结果提示,骨髓造血能力下降。由于骨髓造血能力下降,患者需要长期反复输注红细胞以治疗贫血。反复输注红细胞导致铁过载。铁过多沉积于肝脏导致肝肿大,肝窦循环阻力增加,门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难治性腹水。因此,本例患者门脉高压性腹水主要由石骨症继发血色病所致。
随后,对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同时行经颈静脉肝活检。肝活检见铁染色呈强阳性(图2D),进一步证实血色病的诊断。TIPS支架植入前的门脉压力梯度为28 mmHg(图2E),进一步证实门脉高压性腹水的诊断。
图2 骨髓、血液和肝活检标本
行TIPS后,患者腹水逐渐消退,腹胀得到缓解,术后12个月随访无复发。
讨论
石骨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性骨病,其特征是破骨细胞缺乏或功能缺陷,导致骨样组织过度钙化而缺少真正的骨化,形成脆性、容易断裂的骨质。由于存在大量钙化的软骨基质,骨髓腔明显缩小或闭塞,导致骨髓衰竭和频繁感染。通常伴有髓外造血引起的肝、脾肿大。
患者出现腹胀伴难治性腹水持续1年,治疗腹水是其入院的主要目的。因此,主要围绕腹水形成的原因进行诊断。SAAG和腹水生化检查提示存在门脉高压。门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硬化,而该患者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难治性腹水伴肝脾肿大,因此排除肝硬化腹水。根据患者的病史,考虑为石骨症引起的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
由石骨症引起的门脉高压病例十分罕见,迄今为止仅报道了3例。据报道,由于肝和脾的髓外造血,石骨症可并发门脉高压并发症。然而,本例患者的特点是血清铁蛋白异常升高,肝脏中大量铁沉积,且无髓外肝造血的证据。因此,考虑本例患者的门脉高压主要由石骨症继发血色病所致。
本病例提示,对于石骨症患者,定期监测铁负荷十分重要。当血清铁蛋白>1000 ng/mL时,需要去铁治疗。对于难治性腹水,患者已接受大量穿刺放腹水和利尿剂治疗1年,但应答不佳。根据肝硬化患者腹水管理指南,TIPS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有效方法。而实际上,TIPS对降低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患者门脉压力均有效。此外,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相比,TIPS在治疗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因为其具有良好的肝功能,肝功衰竭,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低。因此,本例患者通过行TIPS治疗难治性腹水。
帖君 教授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介入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 中关村肿瘤联盟门静脉高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委会常务委员,门脉高压学组副组长
•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青年副主委
• 中华医学会消化疑难重症诊治及临床思维协作组委员
•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介入治疗与研究,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复杂性门静脉高压、梗阻性黄疸、肝癌和肝转移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 主持国科金面上项目3项,省重点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参考文献:Jun Tie, Wen Yuan Jia, Xiaoyuan Gou. Portal Hypertension Refractory Ascites Caused by Secondary Hemochromatosis.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3. doi: 10.14218/JCTH.202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