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这就是CSF,中文简称:慢血流。简言之就是,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冠脉存在明显病变,但在远端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心肌得不到及时充分的关注,会出现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表现出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甚至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猝死。
发病机制
CSF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病理过程参与的结果。结合众多研究资料,CSF病理机制可能包括微血管病变、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功能及其他血液成分异常等。
临床表现
CSF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不明原因胸部不适等,CSF 患者可常因反复发作性胸痛而就诊于急诊。
诊断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CSF 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接近正常( 狭窄程度<40%) ,TIMI 血流2级以下( 需要≥3 个心动周期充盈远端血管) 或CTFC (校正TIMI帧数)>27 帧( 30 帧/s) 可诊断为CSF。
治疗方式
目前CSF的治疗尚无确切方案。首先,建议患者戒烟,改善生活习惯,控制胆固醇摄入,糖尿病患者应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之内,控制血压。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有抗炎、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抗血小板等多重功效。研究发现,辛伐他汀40 mg /d 治疗6个月后,CSF 患者心肌灌注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20 mg/d服用8 周后发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改善,并且这个效应与调脂作用无相关性,他汀类药物可能有改善CSF 患者微循环的作用。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可能改善冠状动脉的微血管舒张功能,但由于微血管上钙通道的类型主要以T 型钙通道为主,而L 型钙通道占少数,所以T 型钙通道阻滞剂对改善微血管舒张功能可能有效,如咪拉地尔可显著改善CSF 患者TIMI 2 级的血流速度,使心绞痛发作时间间隔延长,改善生活质量。
β 受体阻滞剂
新型第3代β受体阻滞剂:奈必洛尔可有效改善CSF患者内皮功能,控制心绞痛症状,降低CRP,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双嘧达莫
双嘧达莫也被用于CSF 患者的治疗。研究表明双嘧达莫可解除直径小于200 μm 小血管的功能性阻塞,效果明显优于硝酸甘油。
尼可地尔
属于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一种缓解心绞痛的新型药物,不仅可以舒张直径100~200μm的冠状动脉微血管,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其他有效药物联合对CSF治疗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上官文锋,等.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 ,18 (1 ):66-68.
蔡安盛,等.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 ,42 (5):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