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邵逸夫正高哽咽:深夜下班,看了40个病人,做了5台手术,自己刚得过癌症!

发布时间 2024-01-22    阅读 8423

深夜下班,大三甲主任谈人生

看了40个病人,做了5台手术

自己刚得过甲状腺癌!

泪目,真的心酸,真的想哭!
1月15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孙雅逊主任医师深夜发了一个视频,与千万网友夜谈人生,令人感到心酸。随后该视频被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等多家新闻媒体广泛转发,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
发布视频时,已是凌晨深夜,孙医生夜间12点才下班,而他自己一个多月前刚做完甲状腺癌手术。他在视频中有些哽咽(感情充沛,语气低沉)地说道:“今天看了40个病人,做了5台手术,其中4台是房颤,最后一台房扑非常难做,当时做的时候,我就在想人这一辈子呀,到底是为什么而活呢?这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手术台上了。我在想,什么样的人会当医生呢?可能就是对自己生活要求也不高,没啥兴趣爱好,每天就是闷头干活的人,这样的人可能适合当医生……”
大病初愈,自己身体也不好,一天竟然看了40个病人,做了5台手术,熬到凌晨12点才下班,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就是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很多医生在看到这个视频后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四川华西医院消化内科一名医生在看到这个视频后,内心受到了极大触动,她表示:“医生从业门槛高,培养周期长,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重,责任比天高,能坚持下来的都是了不起的。无论我们再苦再累,媒体再怎么宣传我们的不容易,可社会大众好像都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们医生,只会道德绑架,要求我们无私奉献。我和这位同行一样,也是经常熬到深夜下班,现在身体状况很差,脱发严重,月经紊乱,我经常一天要看八九十个病人,一个接着一个,不敢喝水,怕上厕所。我真的好累,家庭方面也照顾不到,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当医生呢?恐怕就是那种不怕苦不怕累,只懂得默默奉献的人。”
嘉兴一名医生在看到这个视频后瞬间坐不住了,他说道:“真的很奇怪,在大家的眼里,似乎只有那种不要工资、不挣钱、无私奉献白干活、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医生才是高尚的好医生,只要你挣了患者的钱,那你就是没有医德。咋滴,难道医生不吃饭了吗?医生只是一种职业,也需要生存呀,超市也收你的钱,你为什么不骂超市呢?身在底层,各行各业都很累,医生都是凭良心的工作,大家都不容易,都是打工人,请不要再互相为难了!你来找我看病,我认认真真给你看,看完了,倘若能有效治愈,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无法治愈,除了我医术不精之外,可能就是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医生也没有办法,在诊疗的过程中,大家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和和气气、互相理解呢?

6天内,3位知名年轻主任突然离世

网友劝说:歇一歇吧,注意身体,很害怕你出现意外

就在这个视频爆火了之后,一些网友泪目表示:“孙主任一定要注意休息,你是家里的顶梁柱,甲状腺癌术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呀,这两天已经有3位主任突然离世了,很害怕你出意外,坚持不住的时候一定要立刻请假,回家好好休息,经常熬夜加班是不行的!”
是呀,数天之内,已经有3位年富力强的的主任突然离世了,让人心痛!
此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讣告,该院重症医学科知名教授、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王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10日10时27分病逝,享年60岁。
王雪主任是西交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曾先后担任一附院急诊科主任、中心ICU主任、东院区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精准扶贫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医院院长。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时值农历新年,已经回到西安的王主任第一时间决定返程,她带领同事赶在除夕夜凌晨回到施甸县,义无反顾投入抗疫工作中。她不仅带领大家全面开展施甸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工作任务,还承担了施甸县整个县域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相关工作。在她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21年2月,施甸县无一人感染新冠病毒
2022年1月4日,正在东院区参加新冠肺炎和出血热患者救治工作的王雪又被抽调至长安区医院参与新冠患者救治工作。那段时间,王雪几乎没有正常休息过,每天她都会拿着记录本参加交班,6楼到19楼的病房,再加上单独的ICU病房,每层楼挨个查房,几百名病患一个也不能落下。不知道有多少次,同事们都劝她好好歇一歇,一定要注意身体,可她总是说,要干的事情太多了……
她始终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今溘然长逝,令人悲痛!
紧接着,2024年1月12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知名医学科普网红朱翔医生因心脏骤停突然离世,年仅46岁。
朱翔是麻醉界的后起之秀,在麻醉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经常向大众科普麻醉知识,他在抖音上还拥有近10万的粉丝,点赞量超过百万。在得知朱翔主任突然离世的噩耗后,网络上的反响是巨大的,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么一位年轻有活力的医生怎么就会猝死呢?要知道在他猝死的前两天,他还于1月10号在抖音上分享了一段患者手术后的视频,向公众科普医学知识——顺行性遗忘。
就在王雪朱翔两位主任相继离世之后,仅隔4天,医疗界再传噩耗!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简称“岳阳医院”)发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16日13时50分在曙光医院逝世,享年55岁。
据公开资料显示,张宏,1969年11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92年7月至1997年8月在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工作,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至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学位,2000年7月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2003年7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任康复医学科主任,2019年起任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
张宏主任的同事表示:“张主任身体之前一直很健康,如今离世,令人悲痛,他待人接物都挺好的……”
仅仅6天的时间,医疗界就痛失3位不同科室的领军人物,而且还都十分年轻,实在令人痛惜、惋惜、可惜,有网友不禁感叹:“我国人群的平均寿命接近80岁,这三位主任级别的医生平均年龄才53岁,老天爷啊,医生为什么都那么短命呀!到底为什么?谁能告诉我!”

研究表明:医生平均寿命仅为59岁,

平均少活13年!

早亡的原因太多太多
“医者不能自医”是句老话,“医者不寿”也是句老话,以前不懂,直到看了相关研究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印度医生协会(IMA)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仅为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差距有13年之久。研究人员表示,大部分去世的医生死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而活着的医生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45-55岁和55-65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医生健康状态最为脆弱。
另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现有1/4的医师患有心血管疾病,医生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的患病率要高出25%。其中,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的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群体的2倍。
各位看一看,想一想,面对如此高的医生心血管发病率,医生怎么能长寿得了?
中国医师协会曾资助一项研究,报告了中国医生2013-2015年因过劳而猝死的情况,发现过劳死的医生人数由2013年的6人激增到了2015年的24人,其中以30-39岁正值壮年的医生最多。在猝死发生前,半数医生已经持续工作了8~12个小时,更有11名医生持续工作超24小时
然而,具体到科室,猝死比例最高的是麻醉科医生,达到了26%
据了解,发达国家的麻醉医师通常每年仅管理500-1000例病例,而中国约为1500例。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过劳死最常发生在麻醉医生身上。
此外,麻醉医生在从术前到术后的整个围手术期都需要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面对一台又一台手术的“持续输出”,麻醉医生无疑成了整个手术室最疲惫的人。
医生猝死接连不断,那行,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该找找原因了!
继续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xZLcAPmq0ma1vXbZvqfofw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