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发布时间 2022-10-31    阅读 329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0》显示,2018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且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而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组织编写,从我国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化性心血管病 (arteriosclerotic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危险分层、降压降脂的目标及药物选择原则以及依从性提高的策略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其中41.3%的患者合并血脂异常。人群流行病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均提示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会促进 ASCVD 进程,长期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 和 收缩压升高与终身患ASCVD的风险相关,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促使心血管病的发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单用他汀类药物,还是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和/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系列随机对照试验均证实,LDL-C目标值的下降会使正在进行 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达40%~8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ASCVD风险随着血压和血脂的升高而增加,且个体心血管病风险还受其他并存 ASCVD危险因素的交互影响。因此,全面评价高血压患者的 ASCVD风险是临床预防和治疗 ASCVD的前提。



共识中指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channelblocker,CC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一线降压药物;ACEI、ARB及CCB在血脂紊乱的高血压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且足量 ACEI或 ARB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而且能延缓和逆转血管和心脏重构;CCB不仅可有效降压,还具有直接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对脂质代谢影响小,因此,对于合并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是有效的;新型有扩血管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是中性的。


2019年以来的不同心血管系统指南均结合血压水平及易导致心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 ASCVD危险分层不同的高血压患者设置了目标值。


超过相应ASCVD危险等级对应LDL-C靶目标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均需进行调脂治疗,对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控制血压的同时积极降低LDL-C水平。他汀类药物等为共识所推荐的降脂用药。其中他汀类药物常常作为降胆固醇治疗的首选药物。


基于现有的相关结论及国内外各大指南及当前高血压患者患病的基本情况,共识最后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联合血脂管理提出了以下建议:


  •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在早期就需进行全面的 ASCVD危险筛查并进行评估,明确降压和降脂目标值;


  • 无论是否用药,均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倡导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立即启动降压联合降 LDL-C的药物治疗是所有 ASCVD风险中危以上高血压人群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 年龄<55岁的ASCVD风险中危高血压患者,需对余生心血管病风险进行评估,风险等级为高危或 LDL-C≥2.6mmol/L者,可考虑采用药物降 LDL-C,前提是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 4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