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爆发痛BTcP的最新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 2022-06-06    阅读 4363


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80%肿瘤患者在其疾病诊疗过程中会出现癌性疼痛。在癌痛患者中,癌性爆发痛(break-through cancer pain,BTcP)的发生率可达33%~95%,BTcP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导致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下降,还会增加医疗资源支出,并且常提示临床预后较差且对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抗拒。



癌性爆发痛BTcP 

BTcP 为一种难治性癌痛,主要体现在疼痛多不可预测,病理机制复杂,任何解救性药物均有滞后性。由于多数患者已处于肿瘤终末期,因而对抗肿瘤治疗的应答和耐受能力均下降。


虽然国际上对BTcP 的定义仍存争论,但普遍推荐2009年英国和爱尔兰姑息治疗协会(APM)的定义,是指在背景痛控制相对稳定、镇痛药物充分应用的前提下,自发或在某些可预知或不可预知因素的诱发下突然出现的短暂疼痛加重。


参照APM 的诊断标准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本共识提出BTcP的诊断标准如下:


  1. 在过去的1周患者是否存在持续性疼痛(背景痛);

  2. 在过去的1周患者的背景痛是否充分控制(数字化疼痛评分≤3分);

  3. 患者是否存在短暂疼痛加重的现象(数字化疼痛评分≥4分)。


若上述问题的答案均为“是”,则可确诊患者存在 BTcP。即上述 3 个条件需全部符合后,患者才可确诊存在BTcP。


BTcP通常分为两种亚型:


  1. 事件性BTcP(也称诱发性BTcP):一般是由可预测的因素所引起。


  2. 自发性BTcP(也称特发性BTcP):指在无任何特定活动或诱因的情况下发生的疼痛,具有不可预测性。


BTcP 的 治 疗

BTcP 的治疗中,病因的治疗至关重要。如放疗可减轻癌性骨转移痛以及因肿瘤压迫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化疗、内分泌治疗可减轻肿瘤对组织、内脏、神经的损伤或压迫;对于合并肠道梗阻的患者

,可采用姑息手术治疗等。


对于中晚期肿瘤,抗肿瘤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肿瘤时,病因治疗则显得极为困难,需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目前,国内外关于BTcP的治疗报道均是基于阿片类药物为主导的解救治疗,患者往往在出现疼痛后再给予解救药物。因此,疼痛的缓解具有滞后性。另外,解救药物的起效速度和安全性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即便是起效最快的制剂,也不能即刻有效缓解疼痛的突发性加重。


通过研究国外文献和BTcP指南,对在国际上有明确研究结果、临床已广泛应用且多项爆发痛专家共识均推荐的芬太尼制剂给予描述。


由于BTcP具有不同特征,所以疼痛管理可能会涉及多种药物。除阿片类药物外,辅助镇痛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以及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对治疗BTcP有效,尤其对于阿片类药物反应差的疼痛控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