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系统问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据柳叶刀发布,2015年在全球造成320万人死亡。在国内,由钟南山院士主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COPD的总体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4%,女性患病率为5.1%。COPD患者在中国已超过4000万,预计在2003~2033年期间,中国将会有6500万人死于COPD。然而,中国约90%未被确诊。如何快速又准确的识别COPD是防治的关键。一项与中国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和呼吸道检测就可以确定患有未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的成年人。
肺功能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研究人员招募的参与者分别来自北京、成都、广州和沈阳的卫生服务中心(CHC)。因各种原因来到CHC就诊、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居民均被邀请参与该项目,时间为2019年2月至12月。一共有2445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9.8岁(标准差为9.6),其中男性比例为39.1% (n=956),68.9%(n=1684)的参与者从不吸烟,3.6%(n=88)的参与者有COPD病史,13.7% (n=333) 的参与者经肺活量测定被证实有气道阻塞。
肺活量和慢阻肺
参与者填写一份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吸烟状况、医疗诊断、呼吸道症状和生活质量的问卷,主要包含6个测试指标:
COPD诊断问卷
评估基层医疗中的COPD情况以确定未确诊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加重风险(CAPTURE)
中国人疾病症状问卷(C-SBQ)
COPD症状问卷(COPD-SQ)
显微肺活量测定(COPD-6)
峰值流量(该研究使用的是峰值流量计模型(USPE))
除此之外,参与者还接受了微量肺活量基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有气道阻塞症状的人会被给予健康教育、戒烟(如果是吸烟者)、流感疫苗接种和使用吸入器等建议,但如何全面实施和整合这些措施以发挥最大改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就单项测试而言,显微肺活量测量(灵敏度64.9%、特异性89.7%)和峰值流量测量(灵敏度67.3%、特异性82.6%)效果好于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C-SBQ最准确(灵敏度 63.1%、特异性74.2%)。C-SBQ和显微肺活量测量的组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4%和68.0%),与峰值流量测量相比,每检测一个额外病例,其累计成本效益比为64.20英镑(人民币385元)。
在中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中,通过简单的筛查测试来识别未确诊的COPD是有可能的,而 C-SBQ 和微量肺活量测定法的组合是最灵敏和最具成本效益的,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探索方案实施的最佳切入点和有效性。
大家说
这项跨国合作的项目,最终发表在 BMJ Open期刊上。共同作者Peymané Adab 教授评论说:“COPD 是一个全球杀手,我们正在与中国寻求合作,以改进确诊COPD的方法,使患者能尽早发现并积极治疗。COPD发展缓慢,导致症状识别延迟和漏诊率高。简单的筛查检测可以帮助识别中国基层医疗网络中未确诊的COPD患者,有助于为人们提供早期治疗、挽救生命和减轻国家医疗系统负担。”
在中国,肺活量测定法主要应用于临床上需要转诊的患者中,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共同作者Rachel Jordan说道:“COPD症状的恶化是一种常见且费钱的并发症,通常与不可逆的肺功能丧失、住院治疗和死亡有关,虽然这种调查问卷和呼吸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诊断COPD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全面评估临床效率和成本效益,但其低成本以及便利性使之能应用于中国COPD的早期诊断。”
研究出处:
Zihan Pan, Andrew P Dickens, Chunhua Chi, Xia Kong, Alexandra Enocson, Brendan G Cooper, Peymané Adab, Kar Keung Cheng, Alice J Sitch, Sue Jowett, Rachel Adams, Jaime Correia-de-Sousa, Amanda Farley, Nicola K Gale, Kate Jolly, Mariam Maglakelidze, Tamaz Maglakelidze, Sonia M Martins, Katarina Stavrikj, Rafael Stelmach, Alice M Turner, Sian Williams, Rachel E Jordan. Accurac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screening strategies for identifying undiagnosed COPD among primary care patients (≥40 yea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creening test accuracy study: findings from the Breathe Well group. BMJ Open, 2021; 11 (9): e051811 DOI: 10.1136/bmjopen-2021-05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