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关注心血管疾病
心脏瓣膜病
前言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常见的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根据2019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的数据显示,心脏瓣膜病相关的外科手术占心外科手术量的29%。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心脏瓣膜病的病因谱也发生着变化,退行性瓣膜病越来越常见,并成为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主要病因,而缺血性心脏病引发的瓣膜病变也日趋多见,病因谱的变化不断改变着瓣膜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heart-valve-disease
近年来,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取得巨大进步,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经导管瓣膜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以及人工瓣膜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新材料的出现,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病领域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超声心动图已逐渐在基层医院普及和应用,伴随着三维超声心动图、超声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准确性逐渐提高,超声心动图也成为心脏瓣膜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心脏瓣膜病介入技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其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进展尤其迅速。
2020年美国心脏 病学学会年会数据显示,对于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年随访结果显示TAVR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换瓣手术治疗组。TAVR手术以其低风险、创伤小、并发症少、短期随访生存期延长的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得应用于临床实践。
尽管经导管介入技术发展迅猛,但是传统的外科人工瓣膜置换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对于中青年患者及低危患者,外科开胸手术仍是主要选择。
随机对照研究已经指出,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的远期存活率相近,瓣膜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机械瓣膜置换后的患者远期出血率偏高,生物瓣膜的再介入率则偏高,因此相关指南认为在进行瓣膜选择时既要考虑机械瓣膜抗凝后的出血风险,也要考虑生物瓣膜的损毁风险,同时兼顾患者的生活方式与选择,进行综合判断。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即基于组织工程技术培育出的“自体心瓣膜”,能够解决目前两类瓣膜的各自缺陷,使用时间可能会更长,其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是实现临床转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未来,加油!
我们一定能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