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疼痛
Easing pain, Meeting beauty
遇见美好
慢
性疼痛是当今最为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慢性疼痛患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并导致一系列心理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然而,如何解决好这一病症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棘手的难题。慢性疼痛的分子机制至今仍尚不明确,对于其管理和预后也缺乏成套的体系。
相关文献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疼痛的患病率与地区有关,如慢性疼痛整体患病率,日本为17.5%,中国城市为8.91%(北京为例),韩国为37.6%;
不同身体部位的具体慢性疼痛,其患病率也不尽相同,以近年来巴西城市的慢性疼痛流行病学调查为例,颌面疼痛的患病率可高达45.3%~56.6%,骨盆痛为19.0%,而腰痛则为9.6%;
慢性疼痛与社会经济相关,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慢性疼痛患病率高,特别是肩、踝、背、腰和头部;发达地区的病人会更加及时地寻医治疗,但慢性疼痛得到控制的比例并没有提高;
慢性疼痛的发病与生活习惯、职业生活及慢性疾病史相关,如女性人群、吸烟者、肥胖、已婚因素常常预示着更高腰痛的患病率;此外,慢性疼痛与精神疾病相关,已知慢性疼痛和抑郁,焦虑,失眠精神疾病有明确的联系。
与急性疼痛不同,急性疼痛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2018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国际疾病分类第 11 版(11th revis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1)目录中首次收录了慢性疼痛并做了分类标注。基于慢性疼痛的疾病属性,将慢性疼痛分为七个亚类,包括:
① 慢性原发性疼痛;
② 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
③ 慢性术后疼痛和创伤后疼痛;
④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⑤ 慢性头痛和颌面痛;
⑥ 慢性内脏痛;
⑦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将疼痛定义更新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慢性疼痛的定义则是持续时间超过3~6个月的疼痛。
目前,适用于疼痛强度评估的量表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数字评定量表(NRS),词语描述量表(VDS)和修订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等单维疼痛评估工具。此外,多维疼痛评估工具也越来越多得被应用于临床实践。多维疼痛评估工具则从疼痛的强度、性质、部位,以及疼痛对躯体和心理上的影响等多方面评估,能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的疼痛状况。
因而,多维疼痛评估工具多适用于慢性疼痛患者的评估,如癌性疼痛、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而急性疼痛的特点为多较剧烈,多为躯体上的疼痛,给予治疗后多能得到有效缓解,故单维疼痛评估工具多被用于急性疼痛患者的评估。
提高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依赖于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多维评估工具评估的内容较单维评估工具更全面,更能真实反映疼痛对患者身心影响,有利于临床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尚无一个疼痛评估工具能适用于所有疼痛的评估。充分认识各种疼痛评估工具的适用范围对指导疼痛评估工具的临床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慢性疼痛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关注可以量化的生活环境中的物理条件,进而探究这些条件与慢性疼痛的关系;慢性疼痛治疗方式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及慢性疼痛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