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 (2023年版)-药物篇

发布时间 2023-10-20    阅读 7327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本文选取《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 (2023年版)》药物治疗的部分作为解读,一起来学习吧。


 符合MPP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体可看原文),结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两项,即可诊断为MPP:


(1)单份血清MP抗体滴度≥1:160(PA法);病程中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

(2)MP-DNA或RNA阳性。


治疗原则


MPP轻症,病程多在7-10d左右,一般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轻症患儿除抗MP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儿应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抗凝等联合)。


(一)一般和对症治疗


轻症不需住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等,注意重症和危重症识别。

充分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结合病情给以适当氧疗。正确服用退热药,可酌情应用镇咳药物、祛痰药物。


(二)抗MP治疗


1.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为MPP的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用法:轻症可予10mg/(kg.d),qd,口服或静点,疗程3d,必要时可延长至5d;轻症也可第一日10mg/(kg.d),qd,之后5mg/(kg.d),连用4天。重症推荐阿奇霉素静点,10mg/(kg.d),qd,连用7d左右,间隔3-4d后开始第2个疗程,总疗程依据病情而定,多为2-3个疗程,由静脉转换为口服给药的时机为患儿病情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体温正常时。对婴幼儿,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要慎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后72h,根据体温情况等初步评价药物疗效。克拉霉素用法:10-15mg/(kg.d),疗程一般为10d左右。乙酰吉他霉素用法:25-50mg/(kg.d),疗程一般为10-14 d。红霉素用法:多为30-45mg/(kg.d),疗程10-14d。罗红霉素用法:多为5-10mg/(kg.d),疗程10-14 d。


2.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是治疗MPP的替代药物,对耐药MPP具有确切疗效,用于可疑或确定的MP耐药的MUMPP、RMMP、SMPP治疗。由于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米诺环素的作用相对较强,多西环素的安全性较高,在推荐剂量和疗程内,尚无持久牙齿黄染的报道。多西环素:推荐剂量为2mg/(kg.次),q12h,口服或者静脉。米诺环素:首剂4mg/(kg.次),最大量不超过200mg,间隔12h后应用维持量2mg/(kg.次),q12h,口服,每次最大量不超过100mg。一般疗程为10d。


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是治疗MPP的替代药物,对耐大环内酯类MPP具有确切的疗效,用于可疑或确定MP耐药MUMPP、RMMP、SMPP治疗。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左氧氟沙星:6个月-5岁:8-10mg/(kg.次),q12h;5-16岁:8-10mg/(kg.次),qd,口服或静脉注射;青少年:500mg/d,qd,最高剂量750mg/d,疗程7-14d。莫西沙星:10mg/(kg.次),qd,静脉注射,疗程7-14d。妥舒沙星:口服6mg/(kg.次),bid,最大剂量180mg/次,360mg/d,疗程7-14d。


(三)糖皮质激素治疗


主要用于重症和危重症患儿,常规应用甲泼尼龙2mg/(kg.d),部分重症患儿可能无效,需根据临床表现、受累肺叶数量、肺实变范围和密度、CRP和LDH水平、既往经验或疗效调整剂量,可达4-6mg/(kg.d);少数患儿病情严重,存在过强免疫炎症反应甚至细胞因子风暴,可能需要更大剂量。需每日评估疗效,若有效,应用24h后体温明显下降或者正常,若体温降低未达预期,需考虑甲泼尼龙剂量不足、混合感染、诊断有误、出现并发症或其他措施处置不当等因素。一旦体温正常、临床症状好转、CRP明显下降,可逐渐减停,总疗程一般不超过14d。甲泼尼龙减量过程中出现体温反复,有可能是减量过快、出现并发症、混合感染或药物热等因素。


(四)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轻症不推荐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怀疑有黏液栓堵塞和PB的重症患儿应尽早进行,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患儿病情危重、一般情况差、预计黏液栓和塑形物取出难度大等情况存在时,需全身麻醉,可采用负压吸引、活检钳、异物钳、冷冻、刷取等方法。对于因PB造成的严重呼吸衰竭,若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缓解,可在体外膜氧合(ECMO)下进行清除。


注意支气管镜检查禁忌症,怀疑合并肺栓塞者应慎用。已发生NP时,除非怀疑有PB,一般不建议进行。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管理,避免气胸和皮下气肿的发生,重症患儿术后有可能呼吸困难加重,需观察病情变化。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G(IVIG)治疗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重症皮肤黏膜损害、血液系统表现等严重肺外并发症,混合腺病毒感染的重症MPP或存在超强免疫炎症反应,肺内损伤严重等推荐使用。建议1g/(kg.次),qd,疗程1-2d。


(六)胸腔引流


中到大量胸腔积液者应尽早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单纯MPP一般不会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和包裹性胸腔积液,无需外科治疗。


(七)预防性抗凝治疗


存在D-二聚体明显升高,但无肺栓塞临床表现的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多用低分子量肝素钙100U/(kg.次),qd,皮下注射,一般1-2周。



(八)混合感染治疗


1.抗细菌治疗


如高度怀疑或已明确MPP合并SP、SA感染,且耐药的可能性较低,可联合应用第2、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不推荐常规联合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如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及碳青霉烯类等;混合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SMPP的后期。抗细菌治疗方案应参考儿童CAP、HAP规范和指南。当所使用的抗MP药物对混合感染的细菌也敏感时,尤其是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建议额外再加用其他抗菌药物。


2.抗病毒治疗


混合腺病毒感染时,可应用IVIG治疗,是否应用西多福韦根据药物可及性、免疫功能状态以及病情决定。合并流感时,可应用抗流感药物。混合鼻病毒和RSV等感染,可对症治疗。


3.抗真菌治疗


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病程长且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等患儿,可能合并曲霉或念珠菌感染。肺念珠菌感染病情较轻或氟康唑敏感者首选氟康唑,病情较重或氟康唑耐药者可应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含脂质体)。肺曲霉感染采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含脂质体)治疗。


(九)中药


根据辨证施治原则,MPP可以联合使用清热宣肺等中药治疗。


附件:MPP诊疗流程图

 图片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