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疼痛之声授权转载
时间 | 研究与发现 | 治疗方法 |
2002年 | 1.研究发现皮质扩散去极化(CSD)会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导致头痛。 2.静脉注射CGRP也会引起头痛。 | |
2002 -2004年 | 1.ICHD第二版出版 2.发现敲除小鼠CACNA1A基因后CSD的敏感性增加。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可缓解急性偏头痛 |
2004 -2006年 | 中枢预防用药可增加大鼠CSD的阈值。 | |
2006 -2010年 | 国际头痛遗传学协会(IHGC)首次发表了偏头痛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 肉毒杆菌毒素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慢性偏头痛的第一种预防性治疗。 |
2010 -2013年 | CSD发现联合炎症反应会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同时还发现CGRP可激活C纤维以及Aδ纤维,导致外周敏化。 | |
2013 -2014年 | 肉毒杆菌毒素可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的脑膜机械伤害感受,治疗偏头痛。 | |
2014 -2015年 | 发现在前驱症状期间,下丘脑三叉神经核复合体起到调节作用。 | |
2015 -2018年 | ICHD第三版出版。 | FDA批准第一个靶向CGRP单克隆抗体用于预防偏头痛。 |
2018 -2019年 | FDA批准第一种口服CGRP受体拮抗剂用于偏头痛的急性治疗。 | |
2019 -2020年 | FDA批准的第一种口服CGRP受体拮抗剂用于预防性治疗发作性偏头痛。 | |
2020 -2021年 | 发现5-HT1F受体激动剂前体可阻断CGRP释放。 | FDA批准5-HT1F受体激动剂前体缓解急性头痛 |
2021 -2022年 | 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识别出偏头痛的123个风险基因位点,包括已知药物靶标CGRP和5-HT1F受体的变体。 |
<br style="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